硼酸作为外用药物,一般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痒以及辅助抗真菌等功效和作用。其临床应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
1.抗菌
硼酸对部分细菌的细胞膜有破坏作用,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的生长,常用于皮肤表面轻微细菌感染的处理。其抗菌机制与改变细菌渗透压有关,适用于小面积创面护理。
2.消炎
该成分能降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物质渗出,从而缓解轻度皮肤炎症反应。对于急性湿疹渗出期等情况,常用3%浓度溶液进行湿敷辅助治疗。
3.收敛
硼酸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层,促使表皮组织收缩,适用于多汗部位或伴有渗液的皮损。这种收敛特性有助于保持皮肤干燥,促进浅表伤口修复。
4.止痒
药物通过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可暂时缓解蚊虫叮咬、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瘙痒症状。但需注意避免用于大面积糜烂面,防止硼酸吸收过量。
5.辅助抗真菌
硼酸对部分念珠菌属有一定抑制作用,常作为辅助成分用于外阴及足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其抗真菌效果较抗细菌作用弱,多与其他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
硼酸制剂需严格按浓度规范使用,3%水溶液为常用安全浓度。破损皮肤、婴幼儿及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长期大面积应用可能导致蓄积中毒。使用期间如出现红肿加重或灼烧感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向医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