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区进行性变薄、前凸呈圆锥形为特征的眼科疾病,通常属于角膜扩张性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少年,可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和散光加重。
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揉眼、过敏性疾病等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角膜结构蛋白的稳定性。此外,长期揉眼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加速角膜变薄。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视和散光度数快速增加,患者常出现视物模糊、重影。随着病情进展,角膜前凸会导致不规则散光,出现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急性水肿期可能出现突发性视力骤降、眼痛等角膜后弹力层破裂表现。
角膜地形图是重要检查手段,可显示角膜曲率分布异常和局部隆起。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角膜变薄等特征性改变。角膜厚度测量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有助于评估病变程度。早期可通过框架眼镜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角膜胶原交联术可延缓病情进展,通过紫外线照射联合核黄素应用增强角膜强度。重度患者需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建议避免频繁揉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应及时控制症状。青少年出现短期内度数快速增长时,应尽早就诊排查。
圆锥角膜患者应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时发生角膜损伤。佩戴角膜接触镜者需注意眼部卫生,出现眼红、疼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戴并就医。急性水肿期需使用高渗滴眼液促进角膜修复,必要时行前房穿刺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