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卫生不良以及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原因造成的。该病多与生殖系统感染相关,可能引发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需及时治疗。
1.病原体感染
盆腔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或需氧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阴道上行感染等途径侵入盆腔,引发输卵管、卵巢等器官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下腹压痛等症状。治疗时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生素,例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或甲硝唑片抗厌氧菌治疗。
2.卫生不良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未清洁、宫腔手术操作后护理不当等情况,均可能破坏生殖道自然屏障,增加细菌侵入风险。反复阴道灌洗也会改变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此类患者需加强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同时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3.邻近器官炎症扩散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内炎症未及时控制,可能直接蔓延至盆腔。肠道穿孔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也可通过淋巴系统扩散,累及盆腔器官。此类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术清除病灶,并配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治疗。
若出现持续下腹坠痛、异常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及病原体检测。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严格按疗程用药,防止急性盆腔炎转为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