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是人体消化道末端的开口,位于会阴部,连接直肠与体外。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粪便排出,并在静息状态下维持闭合状态,防止肠内容物外溢。
从解剖结构来看,肛门由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共同构成。内括约肌属于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外括约肌为横纹肌,可受意识控制收缩。这两组肌肉协同工作形成肛管高压区,其静息压力可达40-70mmHg。肛管表面覆盖复层鳞状上皮,富含感觉神经末梢,对温度、质地等刺激敏感。
肛门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通过肛门反射实现排便控制,当直肠内压超过18mmHg时会触发便意;其次是排泄功能,排便时肛直角从90度变为130度,括约肌松弛使粪便排出;最后是屏障功能,日常状态下括约肌持续收缩可有效防止气体和液体渗漏。
该部位常见疾病包括痔疮、肛裂和肛周脓肿。痔疮发病率约4.4%,与静脉丛瘀血有关;肛裂多因便秘导致黏膜撕裂,约占肛肠科门诊量的20%。日常维护建议每日温水坐浴,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量25-30g/天,避免如厕时间超过5分钟。若出现持续出血、疼痛或肿块等情况,应及时就诊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