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小脑病变以及药物或毒素影响等。若手抖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帕金森病
该病以静止性震颤为典型表现,手部在放松状态下会出现节律性抖动,常伴动作迟缓、肌肉强直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多巴丝肼片、盐酸普拉克索片、盐酸苯海索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必要时需结合康复训练。
2.特发性震颤
此病多与遗传相关,手部在持物或做精细动作时抖动明显,情绪紧张时加重。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手部细微震颤,同时伴有心慌、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口服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4.小脑病变
小脑损伤或退化性疾病可能引起意向性震颤,表现为接近目标时手部抖动加剧,常伴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
5.药物或毒素影响
长期使用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或摄入过量咖啡因、酒精等物质,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引发手抖。通常在停药或脱离毒素环境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
日常需注意观察手抖发作的频率和诱因,避免过度疲劳及情绪波动。若震颤影响正常生活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通过血液检查、肌电图、头颅MRI等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