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回事

廖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或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可通过药物、鼓膜穿刺抽液等方式治疗。

一、原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或鼻腔炎症可能导致咽鼓管堵塞,影响中耳通气引流,引发积液。患者常伴随鼻塞、打鼾等症状。

2.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中耳黏膜炎症反应,促使黏液分泌增加。常见于感冒后出现耳部闷胀、听力减退。

3.免疫反应异常

过敏体质者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时,可能诱发中耳黏膜水肿及渗出,导致积液形成。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鼻腔水肿。过敏患者需联合氯雷他定片抗过敏。

2.鼓膜穿刺抽液

对于积液量较多且持续3个月未吸收者,可在门诊行鼓膜穿刺术抽出积液,缓解耳闷症状。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时需做好耳压平衡。若出现持续性耳闷、耳鸣或听力下降超过2周,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完善耳内镜及听力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鼓室粘连或胆脂瘤形成。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