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敷料一般不会有明显副作用,但若操作不当或存在个体差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皮肤刺激等问题。使用时应选择正规产品并遵循正确方法,出现不适及时停用。
敷料的副作用通常与材料成分或使用方法有关。部分人群可能对敷料中的某些材质如胶体、纤维等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或皮疹。若敷料更换不及时,可能因透气性不足导致皮肤浸渍或汗液积聚,增加细菌滋生风险。此外,不当的撕除手法可能损伤皮肤角质层,造成机械性损伤。对于有渗出性伤口的患者,需特别注意敷料吸收饱和后可能形成的湿润环境,这会延缓创面愈合。
建议使用前进行皮肤敏感测试,在手腕内侧小面积试用24小时。选择与创面类型相匹配的敷料产品,如水胶体敷料适用于浅表伤口,泡沫敷料适合渗液较多的情况。更换时使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再轻柔揭除,避免暴力撕扯。若出现持续红肿、疼痛加剧或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