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多数病例可自愈,少数重症需及时干预。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感染后病毒在口腔、咽喉部复制,随后扩散至皮肤和黏膜,引发特征性皮疹。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或小水疱。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需警惕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肢体抖动等危险信号。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如咽拭子病毒分离。
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患病者。患病期间需隔离治疗,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目前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适龄儿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