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扫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和显像设备观察骨骼代谢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骨骼病变。其原理是静脉注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后,利用核素在骨骼中的分布差异来成像,从而帮助诊断肿瘤、感染或骨折等疾病。
骨扫描通过追踪放射性药物在骨骼中的聚集程度来反映骨骼代谢状态。骨骼代谢活跃的区域会吸收更多示踪剂,在图像中呈现“热区”,常见于骨转移瘤、骨髓炎、应力性骨折等疾病。由于其对早期骨骼改变敏感,常作为筛查骨转移的首选方法,但需结合X线、CT等进一步确诊。
检查前需静脉注射锝-99m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2-4小时后待药物在骨骼分布均匀后,通过γ相机或SPECT进行全身或局部扫描。扫描时需平卧15-30分钟,检查全程无痛,但需注意注射后多饮水促进未被骨骼吸收的示踪剂排出。
检查前无需空腹,但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检查后24小时内应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和婴幼儿。由于示踪剂含放射性物质,检查后建议多饮水、多排尿,通常2天后体内残留药物可完全代谢。
该检查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对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结果需由核医学科医师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检查流程,扫描后无需特殊隔离,但短期内避免进行其他核医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