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通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腹部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乳腺疾病等的诊断。其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帮助医生评估病变情况。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MRI对脑组织、脊髓等结构显示清晰,常用于诊断脑肿瘤、脑梗死、脑出血、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例如,弥散加权成像可早期发现急性脑缺血病灶,而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
2、骨关节疾病
MRI可清晰显示软骨、韧带、肌腱等软组织,适用于半月板损伤、肩袖撕裂、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对于隐匿性骨折或早期股骨头坏死,其敏感性优于X线检查。
3、腹部疾病
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可鉴别肝血管瘤、肝癌等占位性病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无创评估胆道梗阻原因,如胆总管结石或胰腺肿瘤。
4、心血管疾病
心脏磁共振(CMR)可评估心肌活性、心功能及心肌病类型,如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等。大血管成像能检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血管病变。
5、乳腺疾病
乳腺MRI对致密型乳腺组织中的病灶检出率较高,常用于乳腺癌筛查及假体植入术后评估,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补充检查。
进行MRI检查前需去除所有金属物品,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以获得清晰图像,根据病情可能需要注射造影剂增强显影。具体检查部位和方案应遵循临床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