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长期站立、运动过度或体重过大等因素可能加重足部负担,导致局部组织反复牵拉或劳损,从而引发疼痛。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走路过多或体重过大会增加足跟压力,导致足底脂肪垫萎缩或足部肌肉疲劳。这种情况引起的疼痛通常在休息后可缓解,适当热敷或按摩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反应。患者常在晨起时出现足跟刺痛,行走数步后减轻,但长时间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急性期可通过冰敷缓解,慢性期需配合足底拉伸锻炼。
3、跟腱炎
跟腱过度使用或运动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跟腱纤维微损伤,引发局部肿胀和压痛。疼痛多位于足跟后上方,在跳跃、爬楼梯时症状明显。建议减少跑跳运动,穿着带缓冲鞋垫的运动鞋。
4、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长期牵拉跟骨附着点,可能刺激骨质增生形成骨赘。X线检查可见跟骨结节处骨刺,但骨刺本身并非直接致痛因素,需结合消炎镇痛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微创手术清理骨刺。
若足跟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明显肿胀、皮肤发红,应及时到骨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超声检查、MRI等检查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需避免赤脚行走,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