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HIV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是HI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通过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病毒可经生殖器、直肠或口腔黏膜的微小破损进入血液,感染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2、血液传播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或共用被病毒污染的针具均可导致感染。此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纹身工具等也可能传播病毒。HIV通过血液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迅速破坏免疫细胞功能。
3、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HIV的孕妇可能在妊娠期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分娩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血液和分泌物感染,或通过母乳喂养传播。若不进行医学干预,母婴传播率可达15%-45%,但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剖宫产及人工喂养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
日常需避免高危性行为、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等器具。若发生暴露风险(如无保护性行为或职业暴露),应在72小时内就医评估是否需阻断治疗。确诊感染者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传播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