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鳞状细胞。这类肿瘤多发生于中央型支气管,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等症状。
1、发病机制
肺鳞癌的发生与长期吸烟密切相关,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导致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此外,空气污染物(如PM2.5)、职业性粉尘接触以及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病理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现角化珠或细胞间桥结构。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肿瘤增大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有阻塞性肺炎时会出现发热、脓痰。晚期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局部侵袭症状。
3、诊断方法
CT检查可见中央型肿块伴支气管截断征,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活检。病理诊断需通过免疫组化标记(如P40、CK5/6阳性)确认鳞癌特征。分期需结合PET-CT评估转移情况。
4、治疗手段
早期患者首选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局部晚期可采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放疗适用于不可手术患者,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疗效。靶向治疗应用较少,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对PD-L1高表达者有效。
5、预后情况
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70%,但Ⅲ期降至15%-20%。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基因突变状态相关。定期随访需监测局部复发和肺功能变化,戒烟和营养支持可改善生存质量。
肺鳞癌患者应尽早就医完善分期检查,根据肿瘤位置和全身状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注意防治肺部感染,术后患者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接触烟草烟雾和空气污染物,有助于降低疾病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