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通常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捏法、摩法等手法,需由专业医师根据儿童体质和病情进行操作。推拿过程中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或骨骼。
1、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特定穴位上直线推动,如脾经穴位于拇指桡侧边缘。操作时需单向快速推动,每分钟约200次,常用于健脾和胃、调节消化不良。
2、揉法
以掌根或鱼际部位在穴位上做环形揉动,如揉板门穴(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需带动皮下组织,力度均匀,每分钟120-160次,可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3、按法
用指尖垂直按压天枢、足三里等穴位,逐渐加力至出现酸胀感后保持3-5秒。此法能调节肠道功能,适用于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4、捏法
三指捏拿脊柱两侧皮肤,自下而上捏脊。操作时需连续捻动皮肤,每次3-5遍,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食欲不振和夜啼症状。
5、摩法
手掌贴腹做顺时针环形摩擦,重点摩动中脘、神阙等穴位。手法轻柔缓和,每分钟80-100次,可促进肠蠕动,缓解积食和便秘。
进行小儿推拿前应确保环境温暖,使用爽身粉作为介质减少摩擦。推拿时间通常控制在10-2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需注意儿童皮肤娇嫩,操作后出现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但若出现哭闹加剧或皮疹应立即停止。推拿治疗需配合正规医疗,急性发热、外伤或皮肤破损时禁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