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衰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范围、疾病分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慢性肾功能不全通常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的早期阶段,而慢性肾衰竭属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阶段。
慢性肾功能不全多指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此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但尚未完全丧失代偿能力。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度水肿、夜尿增多或乏力等症状。此阶段治疗以控制原发病、延缓疾病进展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盐酸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以及纠正贫血的铁剂等。
慢性肾衰竭则属于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肾功能已严重丧失,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的15%以下。患者常伴随严重并发症,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性心包炎等。此阶段治疗需采取肾脏替代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同时需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等综合治疗。
日常管理中,患者均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限制钠、钾、磷的摄入。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尤为重要,而慢性肾衰竭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感染、控制血压等并发症。两种疾病状态均需在肾脏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