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与辐射剂量、暴露时间和个体差异有关。短时间接触大剂量辐射可能导致急性损伤,而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具体危害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日常接触的天然辐射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电离辐射可直接破坏DNA结构,导致细胞死亡或异常增殖。高剂量辐射会引发急性放射综合征,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红斑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造血系统和胃肠道系统。低剂量长期暴露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风险,生殖细胞受损还可能影响后代健康。
日常防护需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接触放射源时应穿戴专业防护装备。核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应遵医嘱服用稳定性碘片,减少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蓄积。若出现异常出血、持续疲劳等疑似辐射损伤症状,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等检测。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会对辐射剂量实施严格监控,普通公众无需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