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呼吸急促以及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其他不适。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诊治。
1、发热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毒侵袭机体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体温升高。多数患者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3℃至39℃之间,少数可能出现高热。
2、干咳
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造成气道敏感性增加,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干咳,痰液较少。咳嗽可能伴随咽部干痒或刺激感,夜间或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
3、乏力
病毒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消耗体内能量,同时可能影响肌肉代谢功能,导致患者自觉全身无力、四肢酸软,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4、呼吸急促
当病毒累及肺部引发肺炎时,可能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胸闷或呼吸困难。此症状多提示病情较重,需警惕低氧血症。
5、嗅觉或味觉减退
病毒可能暂时影响嗅觉神经或味觉感受器功能,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嗅觉灵敏度下降、无法辨别气味,或味觉迟钝、食不知味等症状,通常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
感染后应注意居家隔离休息,每日监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频率>30次/分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3%,需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多数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可逐渐康复,日常需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