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根管治疗、开髓引流术、充填修复以及拔牙等,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方案。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治疗
对于炎症或感染引起的牙疼,可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症状。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疼痛;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能控制细菌感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2、根管治疗
适用于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情况。通过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对根管进行消毒、填充,最后修复牙冠。此方法能保留患牙功能,避免炎症扩散,但需多次就诊完成治疗。
3、开髓引流术
针对急性牙髓炎引起的剧烈疼痛,医生会在牙冠表面钻孔释放髓腔内压力,迅速缓解疼痛。术后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情况进一步进行根管治疗或充填修复。
4、充填修复
龋齿导致的牙体缺损可使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等材料进行充填。治疗时需清除腐质,消毒窝洞后分层填充材料并抛光,恢复牙齿形态和咬合功能。深龋接近牙髓时需先垫底保护。
5、拔牙
严重牙体缺损、无法保留的残根或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时,可能需手术拔除患牙。拔牙后需咬棉球止血,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进食过热食物,必要时安装义齿或种植牙恢复咀嚼功能。
出现牙疼后应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避免冷热刺激。建议定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或牙周问题。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复诊,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较脆弱,需避免咀嚼硬物。若疼痛伴随面部肿胀、发热等症状,提示感染扩散,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