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生儿败血症可能与母体感染、早产或低体重、皮肤黏膜损伤、医疗操作、免疫系统不成熟等原因有关。该病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需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

1、母体感染

若孕妇存在生殖系统感染、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等情况,可能导致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垂直传播至新生儿体内。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B族链球菌等,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反应低下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他啶、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2、早产或低体重

早产儿因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皮肤屏障功能较弱,且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此类患儿可能表现为拒奶、黄疸加重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

3、皮肤黏膜损伤

分娩过程中若出现产伤,或出生后皮肤护理不当导致脐炎、脓疱疹等,可能使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此时需局部使用碘伏消毒,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

4、医疗操作

新生儿若接受气管插管、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因医疗器械污染或操作不当引发感染。此类情况需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5、免疫系统不成熟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补体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较弱。临床治疗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如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同时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

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体温不稳定等异常表现,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菌药物疗程,避免擅自停药,同时注意加强喂养和皮肤护理,促进患儿康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