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紧急处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患者需根据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
1、紧急处理
若发生骨盆骨折,需立即制动并避免移动患者,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可使用骨盆固定带或床单临时固定骨盆,减少出血风险。若存在开放性伤口或大出血,需及时加压止血并尽快送医。转运过程中需保持患者平卧,避免颠簸。
2、保守治疗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轻微移位的情况。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4-6周,期间使用牵引装置维持骨折位置。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配合碳酸钙D3片促进骨骼愈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对位情况。
3、手术治疗
不稳定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需手术干预。常用术式包括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支架术,以恢复骨盆环结构稳定性。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4、康复训练
骨折初步愈合后(约6-8周),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髋关节屈伸、直腿抬高等低强度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后期通过阻力带训练、平衡练习等增强肌肉力量,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
5、并发症防治
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监测尿液颜色及尿量,警惕尿道损伤导致的排尿困难。若出现发热、下肢肿胀等情况,需及时排查感染或肺栓塞风险。
盆骨骨折属于严重创伤,可能伴随盆腔脏器损伤或失血性休克。患者确诊后应严格遵循医嘱治疗,避免过早负重。康复期间需加强营养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若出现疼痛加剧、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异常,需立即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