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传染病的6个传播途径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明确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1、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飞沫核或尘埃颗粒进行传播,例如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结核。这类病原体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易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扩散,人群普遍易感。

2、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携带病原体,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飞沫直径较大,传播距离通常在1米以内,需近距离接触才可能被吸入感染。

3、接触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黏膜(如手足口病)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某些病毒和细菌可通过手部接触口、鼻、眼等途径入侵人体,常见于肠道传染病。

4、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水源或食物后经口摄入,如霍乱弧菌、甲型肝炎病毒等。未煮熟的海产品、生食蔬菜以及不洁饮水是主要传播媒介,易引起集体暴发。

5、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针具等途径传播,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传播。

6、性传播

病原体通过性行为接触传播,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等。黏膜破损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阻断此类传播。

日常需根据具体疾病传播特点加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生食、安全性行为等。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