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疾病。其核心机制包括感染扩散、过度免疫反应以及多器官受累。
1、感染
败血症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引发。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途径可能为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或皮肤创口。病原体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触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2、炎症反应
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过度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这些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液体外渗、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失控的炎症反应可能进展为脓毒症休克。
3、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炎症状态会造成多器官损伤,常见表现为呼吸急促、低血压、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实验室检查可见乳酸升高、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出现发热伴寒战、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快等疑似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炎症指标检测和器官功能评估。早期规范使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及器官支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延误诊治可能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