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有哪几种打针的方式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打针的方式主要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以及静脉滴注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治疗目的和药物性质决定。

1、皮内注射

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与真皮之间,通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注射部位常见于前臂内侧,因该区域皮肤较薄,便于观察局部反应。注射后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小皮丘,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2、皮下注射

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层,常用于需缓慢吸收的药物,如胰岛素注射。常见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和大腿前侧。针头倾斜角度一般为30-45度,注射后需停留数秒再拔针,可减少药液外渗。

3、肌内注射

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适用于刺激性较强或需快速吸收的药物,如疫苗或抗生素。常用部位为臀大肌、股外侧肌或三角肌。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深度需达到肌肉层,注射前需回抽确认未刺入血管,注射后需适当按压防止出血。

4、静脉注射

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多用于急救或需快速起效的情况,如麻醉药或强心剂。需严格选择血管条件良好的部位,如肘正中静脉,注射前需排尽空气,注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防止药物外渗引发静脉炎。

5、静脉滴注

通过静脉留置针持续输入大剂量液体或药物,如补液、抗生素治疗。需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等异常。

打针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风险,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患者若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或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