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尽早就医处理。
1、黄疸
多数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及黏膜黄疸,且进展迅速。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
2、贫血
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可降至70g/L以下,需通过输血纠正。
3、肝脾肿大
髓外造血代偿性增加时,触诊可发现肝脏肿大超过肋下2cm,脾脏也可能增大。这与胎儿期造血组织活跃有关,通常伴随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及吃奶情况。若发现黄疸过早出现、快速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血型鉴定等检查。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蓝光照射、人免疫球蛋白或换血疗法,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