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乙型肝炎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具有传染性,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该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1、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中,可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传播或性接触等方式感染。日常生活中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也可能存在传播风险。

2、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自愈。慢性感染者常表现为长期肝功能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腹水、蜘蛛痣等肝硬化体征。

3、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乙肝五项血清学检测判断感染状态,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等指标。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肝硬化、占位性病变。

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若出现疑似症状或检查异常,应及时至感染科就诊规范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