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髓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治疗,严重吗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或血源性传播引起,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支持治疗等,及时干预大多可有效控制,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骨髓炎的常见原因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通过开放性伤口直接侵入骨骼,或由邻近组织感染扩散至骨髓,破坏骨质结构。

2、外伤或手术

骨折、穿刺伤或骨科手术中未严格消毒,导致细菌侵入骨骼深层,形成局部化脓性病灶。

3、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肺炎、皮肤脓肿)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常见于儿童长骨或成人脊柱部位。

二、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

急性期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疗程通常持续4-6周,具体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2、手术清创

慢性骨髓炎或存在死骨、脓肿时,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必要时进行植骨修复骨缺损。

3、支持治疗

联合高压氧治疗促进伤口愈合,疼痛剧烈时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升免疫力。

三、疾病严重性评估

骨髓炎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规范使用抗生素多可治愈,但延误诊断可能导致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甚至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严重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下肢病变未及时控制时存在截肢风险。

建议出现持续骨痛、发热伴局部红肿时尽早就诊,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评估疗效,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慢性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