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可以通过佩戴矫正器、隐形矫治、功能矫治器、正颌手术及保持器等方法进行改善。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骨骼发育情况以及牙齿错颌程度综合评估,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1、佩戴矫正器
对于轻中度龅牙,可采用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或陶瓷托槽。通过弓丝施加持续压力,逐步调整牙齿排列和颌骨位置,矫正周期通常为1-3年。需注意矫正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防止托槽周围食物残渣堆积引发龋齿。
2、隐形矫治
采用透明可摘戴的隐形牙套,通过计算机三维设计逐步移动牙齿。适合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成年人,每2周更换一次牙套,矫正周期与传统矫治相近。但需患者严格佩戴每日20-22小时,否则可能影响矫正效果。
3、功能矫治器
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8-14岁),通过调整口周肌肉功能促进颌骨正常发育。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特定训练,疗程约6-12个月,可改善骨性前突问题。
4、正颌手术
针对严重骨性龅牙(ANB角>8°),需联合正畸与正颌手术。术前术后需进行1-2年牙齿矫正,通过截骨术调整上下颌骨位置。术后需住院观察1周,恢复期可能伴随暂时性咀嚼功能受限,需流质饮食2-4周。
5、保持器使用
矫正结束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第一年需全天佩戴,之后改为夜间佩戴。建议每半年复诊检查咬合关系,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可采用舌侧固定保持器,维持时间可达5年以上。
龅牙矫正的最佳时机在12-16岁恒牙列早期,此时颌骨可塑性较强。建议发现牙齿前突后及时到正规口腔机构拍摄X光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确定错颌类型。矫正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复诊,避免啃咬硬物导致矫治器脱落,定期洁牙维护牙周健康。对于伴有口呼吸习惯者,需同步进行呼吸训练改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