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皮肤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出现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红肿、瘙痒或疼痛。其发生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末梢血管对寒冷敏感等因素有关。对于冻疮的处理,需结合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措施,日常做好保暖和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1、日常护理
冻疮发生后需脱离寒冷环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直接烤火或热水烫洗,以防加重局部损伤。可轻柔按摩患处促进血液循环,日常穿戴保暖衣物,外出时使用手套、耳罩等防护措施。
2、药物治疗
局部可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尿素维E乳膏等改善微循环。瘙痒明显时可用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继发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严重病例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硝苯地平片等血管扩张药物。
3、物理治疗
反复发作的冻疮可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通过光热效应促进组织修复。红外线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这些物理治疗需在医疗机构规范进行。
冻疮患者日常应加强耐寒锻炼,从秋季开始逐步用冷水洗手提高耐受力。饮食中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避免吸烟以免加重血管收缩。若出现皮肤溃烂、持续疼痛或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挑破水疱或使用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