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齿是一种无意识或情绪性的紧咬牙齿行为,长期或频繁出现可能对牙齿及口腔健康造成危害。其主要危害包括牙齿磨损、牙周组织损伤等,严重时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1、牙齿磨损
长期咬牙切齿会导致牙齿表面牙釉质过度磨损。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坚硬保护层,一旦磨损变薄,牙齿可能对冷热刺激敏感,甚至出现牙本质暴露,增加龋齿风险。严重磨损还可能改变牙齿咬合面形态,影响咀嚼功能。
2、牙周组织损伤
过度咬合压力会传递至牙周膜和牙槽骨,可能引发牙周组织炎症或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可能加速牙周病进展。尤其是已有牙龈萎缩的人群,咬牙压力更易造成牙齿稳定性下降。
3、颞下颌关节紊乱
频繁咬牙会使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负荷,导致关节盘移位或关节区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慢性头痛或面部肌肉痉挛。这种情况在夜间磨牙合并白天咬牙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若存在长期咬牙切齿的习惯,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咬合垫、行为矫正或压力管理等方式进行干预。日常应注意避免紧张情绪引发的无意识咬牙,减少咀嚼硬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评估牙齿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