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原因可能包括生理因素、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药物影响等,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观察、药物治疗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治疗措施。
1、生理因素
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可能出现心率偏慢,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此类情况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监测心率即可。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需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2、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若发生退行性病变或纤维化,会导致心率减慢。患者可能出现心悸、黑蒙甚至晕厥。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提升心率,严重者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3、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此类患者常伴有胸痛、气促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可选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减慢新陈代谢,引起心率下降。患者可能伴有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同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5、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缓释胶囊)或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可能抑制心脏自律性。治疗时应由医生评估后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心动过缓患者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若静息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或伴随胸闷、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后,医生会根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或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