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清洁护理、鼓膜穿刺或置管术、物理治疗以及日常护理调整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控制感染。若存在耳痛或发热症状,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不适。对于真菌感染,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
2、局部清洁护理
医生会使用吸引器清理外耳道分泌物,或用生理盐水冲洗耳道。患者需避免自行掏耳,防止损伤鼓膜。外耳道肿胀明显时,可采用硼酸酒精纱条局部敷贴减轻水肿。
3、鼓膜处理
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且积液未吸收者,可能需行鼓膜穿刺抽液。反复发作患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通过留置通气管维持中耳压力平衡,该导管通常6-12个月后自行脱落。
4、物理治疗
急性炎症期可采用超短波透热疗法,慢性期使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疗程根据病情调整。
5、日常护理调整
保持外耳道干燥,洗浴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避免用力擤鼻,建议单侧交替轻柔擦拭。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吸烟者需严格戒烟。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听力检测和耳内镜检查,观察鼓膜愈合情况。使用滴耳剂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滴药后保持侧卧位3-5分钟。若出现耳道流脓增多、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排除并发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