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血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通常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发现。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样本中存在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成分,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
隐血检测常见于大便和尿液检查。在大便隐血试验中,阳性结果可能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如胃溃疡、结肠息肉或肠道肿瘤等疾病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混入消化系统后被分解,形成肉眼不可见的血红蛋白。尿液隐血阳性则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肾炎或膀胱肿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或尿路上皮进入尿液。
隐血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利用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试剂反应显色,但可能受维生素C、生食红肉等干扰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免疫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特异性检测人血红蛋白,准确度较高,常用于结直肠癌筛查。临床建议连续3天采集不同时间段样本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若隐血试验反复阳性,建议完善胃肠镜、腹部CT或膀胱超声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40岁以上人群出现持续大便隐血阳性时,需警惕消化道肿瘤可能性。检测前3天应避免服用铁剂、阿司匹林等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并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