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具体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类型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应规律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同时严格控制饮食;高脂血症患者可应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调节血脂。
2、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超过时间窗者需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心房颤动导致的脑栓塞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达比加群等抗凝剂,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3、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无症状患者或狭窄超过50%的有症状患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若出现脑疝,需紧急实施去骨瓣减压术。部分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动脉取栓术、支架植入术等。
4、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手段。存在吞咽障碍者需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言语障碍者需接受语言康复治疗,通常需持续3-6个月。
发生脑卒中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诊时间直接影响预后效果。恢复期患者需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存在偏瘫后遗症患者需配置防跌倒设施,照护者应掌握正确的体位摆放方法,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