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与直接接触、免疫力低下、皮肤损伤等因素有关。疣是由HPV感染皮肤或黏膜导致的赘生物,具有传染性,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直接接触
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皮肤或接触被污染的毛巾、衣物等物品。病毒通过微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导致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疣体。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表面粗糙的丘疹或斑块,部分伴有压痛。一般可通过液氮冷冻治疗、激光烧灼等方式去除疣体。
2、免疫力低下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更容易出现疣体增生。此类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反复感冒、伤口愈合缓慢等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治疗时除去除疣体外,还可遵医嘱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胸腺肽肠溶片、匹多莫德颗粒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
3、皮肤损伤
皮肤存在破损或伤口时,病毒更容易侵入角质形成细胞并定植,从而引发感染。此类患者常见于手足部位有外伤、长期浸水导致皮肤浸渍等情况。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摩擦疣体,防止病毒扩散。治疗可遵医嘱外用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
若皮肤出现异常增生物,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贴身物品,防止交叉感染。日常需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以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保护皮肤完整性。若疣体短期内增大或伴有破溃,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