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止泻等功效和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地榆是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属于中药范畴,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凉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酸,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凉血和收敛止血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如鞣质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适用于便血、痔血、崩漏等血热出血证。
2、解毒敛疮
地榆含有鞣质、地榆皂苷等成分,能减少渗出、抑制细菌生长,常用于烧伤、湿疹、皮肤溃疡等。外用地榆粉或煎液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
3、抗炎
现代研究表明,地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鞣质成分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
4、促进伤口愈合
地榆能增强纤维母细胞活性,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加速烧伤、溃疡等创面的愈合过程,常与大黄等配伍使用。
5、止泻
地榆的鞣质成分可收敛肠道黏膜,减少肠液分泌,缓解湿热泻痢、久泻不止等症状,常与黄连、木香等药物配伍。
地榆可能出现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刺激症状,过量使用可能引起呕吐。部分人群接触地榆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过敏反应。建议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脾胃虚寒者慎用,外用时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部位。
使用地榆前需经中医师辨证,出血性疾病患者避免自行用药。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出现皮疹或消化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诊。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咨询医生,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