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主要引起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肝炎,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重症肝炎,尤其对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危害较大。
1、病原体特征
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共有4种基因型,其中1型和2型仅感染人类,3型和4型可感染人类和动物。病毒颗粒无包膜,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但对高温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猪肝、贝类等动物源性食品也可能感染。此外,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偶有报道,但较为罕见。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易发生水源性暴发流行。
3、感染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2-9周,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典型肝炎症状。多数患者呈自限性病程,但妊娠晚期感染者的病死率可达20%-25%。部分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高危人群可咨询专业医生关于疫苗接种的事宜。出现持续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血清学检测。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进行隔离和护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