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主要为志贺菌属,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四种类型。其中,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致病菌类型。
1、痢疾志贺菌
该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症状通常较为严重,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剧烈腹痛以及血便等症状。痢疾志贺菌产生的毒素可损伤肠黏膜,导致肠道溃疡和炎症反应。但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改善,此类菌的感染率有所下降。
2、福氏志贺菌
此类细菌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致病力较强,感染者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症状。福氏志贺菌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区域引发集体感染。
3、鲍氏志贺菌
该菌引起的病例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与其他志贺菌感染类似,包括腹泻、腹痛等。鲍氏志贺菌的流行具有地域性特点,部分地区可能因卫生条件较差而出现散发病例。
4、宋内志贺菌
此类细菌的致病力较弱,感染者症状通常较轻,表现为低热和水样便。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痢疾病程较短,但因其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强,仍可能通过接触传播造成感染扩散。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若出现持续腹泻、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粪便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类型,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