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脱出后无法自行回纳时,通常可通过日常护理、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若脱出物伴随剧烈疼痛或出血,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1、日常护理
脱出的痔疮容易因摩擦或分泌物刺激引发感染,需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洗后轻柔擦干。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用力擦拭,以免加重黏膜损伤。
2、手法复位
洗净双手并修剪指甲后,采取侧卧位放松肛门,用手指蘸取适量润滑油,将脱出痔核缓慢推回肛管内。若推回后再次脱出或伴有明显肿胀疼痛,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
3、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痔疮膏等外用药。此类药物能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缓解充血水肿。注意推入栓剂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暴力导致黏膜撕裂。
4、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反复脱出的Ⅰ-Ⅲ度内痔,医生会将硬化剂注射至痔核基底部黏膜下层,促使血管收缩和纤维化。该方法创伤较小,但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手术治疗
若痔核发生嵌顿坏死或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需保持排便通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定期进行肛门指检评估恢复情况。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若脱出物颜色发紫、触痛明显或伴随发热,可能存在绞窄性坏死,需在24小时内到肛肠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