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源性高血压是指由肾脏疾病或肾血管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类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常见形式。其发病机制与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密切相关。
肾源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包括肾实质病变和肾血管病变。肾实质病变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可因肾单位减少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水钠潴留和肾素分泌增加。肾血管病变如肾动脉狭窄,会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此外,急性肾损伤、肾肿瘤等疾病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导致血压异常。
此类高血压的典型特征包括血压突然升高、难治性高血压或伴随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伤表现。诊断需结合肾功能检查、尿常规、肾脏超声及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需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针对原发肾脏疾病,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但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用药方案。
若出现血压异常波动或伴随水肿、尿量改变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通过规范治疗原发疾病和合理降压,多数患者的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