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常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减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症状。黏液溶解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胶囊能稀释鼻腔分泌物,促进引流。伴有严重鼻塞时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等减充血剂,但需避免连续使用超过7天。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每日1-2次。此法能清除分泌物、过敏原及病原体,改善纤毛运动功能。冲洗时保持张口呼吸,避免呛咳,水温控制在37℃左右更舒适。
3、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可促进鼻窦区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蒸汽吸入能湿润鼻腔,软化干痂,可加入适量薄荷脑增强通窍效果。超短波治疗需在医疗机构进行,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局部炎症。
4、手术治疗
适用于伴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解剖异常者,或规范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的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可精准开放窦口,保留正常黏膜。术后需定期换药清理术腔,配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需注意抗生素需严格按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减充血剂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手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鼻内镜,监测黏膜恢复情况。急性发作期应保证休息,避免游泳、潜水等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若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等并发症表现,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