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可能与感染、炎症性肠病、物理或化学刺激以及放射性损伤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表现为直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患者常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需及时明确病因并治疗。
1、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直肠炎的常见原因。例如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侵袭直肠黏膜可引发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阿米巴原虫感染可能引起果酱样大便,需通过粪便检查明确病原体。治疗上一般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或甲硝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
2、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可能累及直肠。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肠道持续炎症。患者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的腹泻等症状。通常需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时可能需要生物制剂治疗。
3、物理或化学刺激
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频繁灌肠或异物损伤直肠黏膜可能诱发炎症。碱性或酸性物质误入直肠可能直接腐蚀黏膜,破坏保护屏障。治疗需首先去除刺激因素,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必要时使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4、放射性损伤
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电离辐射会损伤肠上皮细胞,导致黏膜萎缩、溃疡形成。这类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疼痛,治疗常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局部灌肠,配合谷氨酰胺颗粒促进黏膜修复。
若出现持续直肠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