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吐奶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感染性疾病、牛奶蛋白过敏等病理性原因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生理性原因
婴儿胃部发育不成熟且呈水平位,进食后容易出现吐奶。若喂养姿势不当、吃奶过快或过多,可能因吞咽空气导致胃内压力升高,进而引发吐奶。此类情况通常吐奶量少,吐后无哭闹,可尝试拍嗝、调整喂奶姿势和频率。
2、胃食管反流病
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可能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表现为频繁吐奶、体重增长缓慢,严重者可能出现拒食。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多潘立酮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改善胃肠动力和保护黏膜。
3、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疾病可能引发吐奶,常伴随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若为细菌感染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或止泻治疗。
4、牛奶蛋白过敏
部分婴儿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进食后可能出现吐奶、皮疹、腹泻等过敏反应。此类情况需更换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
若调整喂养方式后吐奶仍持续,或伴有精神萎靡、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胃镜检查、过敏原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家长切勿自行给婴儿服用止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