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常见的危害和副作用包括月经异常、疼痛不适、感染风险、节育器移位或脱落以及子宫穿孔等。放置后需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处理。
1.月经异常
宫内节育器可能对子宫内膜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部分女性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在放置后的前3个月内较为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缓解。若出血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2.疼痛不适
部分女性在放置节育器后会出现下腹坠胀、腰酸或同房疼痛等不适感。这些症状可能与子宫对异物的排异反应有关,通常在术后1周内逐渐减轻。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需警惕感染或穿孔风险。
3.感染风险
放置过程中若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统感染。
4.节育器移位或脱落
约5%-10%的女性可能发生节育器下移、嵌顿或完全脱落,多发生在放置后第1年。
5.子宫穿孔
发生率约为0.1%-0.3%,多因操作不当或子宫位置异常导致。穿孔可能引起剧烈腹痛、腹腔内出血等急腹症表现,需通过超声检查或腹腔镜检查确诊,必要时需手术修补。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进行1次妇科检查,此后每年复查1次。若出现异常出血超过3个月周期、持续腹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需在1年内取出节育器,避免发生嵌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