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性皮肤病等疾病因素有关,建议根据具体诱因进行干预。生理性瘙痒通常由皮肤干燥或外界刺激引起,病理性瘙痒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
1.生理性原因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常见诱因,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于40%时角质层含水量减少,皮脂腺分泌不足,可能出现全身性瘙痒。穿着化纤衣物产生的静电刺激,或使用碱性过强的洗护产品导致皮肤pH值失衡,都可能引发瘙痒。
2.过敏反应
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后,体内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急性荨麻疹患者会出现风团伴剧痒,特应性皮炎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渗出倾向。
3.感染性皮肤病
皮肤癣菌感染引发的体癣会出现环形红斑伴脱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毛囊炎可见脓疱伴触痛。微生物代谢产物直接刺激或引发的炎症反应均可产生瘙痒症状。
若调整护肤方式后瘙痒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皮疹、发热等症状,建议到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真菌镜检等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搔抓,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确诊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