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缺血性肌挛缩常见于什么骨折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缺血性肌挛缩通常与肱骨髁上骨折、前臂骨折以及股骨远端骨折等有关。这些骨折可能因血管损伤或局部血肿压迫,导致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肌肉缺血性挛缩。

1.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端容易损伤或压迫肱动脉。当肱动脉受损或局部血肿形成时,可导致前臂肌肉供血不足。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前臂屈肌群缺血坏死,表现为手指屈曲、腕关节掌屈等挛缩畸形。

2.前臂骨折

尺骨、桡骨骨折后,由于前臂骨筋膜室空间有限,骨折血肿或肿胀可能增加骨筋膜室内压力,压迫血管和神经。此时若未及时切开减压,可能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前臂肌肉缺血性坏死,最终形成典型的“爪形手”畸形。

3.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远端靠近膝关节的位置发生骨折时,可能累及腘动脉。腘动脉受压或损伤会导致小腿肌肉缺血,若未及时恢复血供,可能造成小腿肌肉纤维化、跟腱挛缩,影响踝关节背伸功能。

若发生上述骨折,需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脉搏及运动感觉。一旦出现剧烈疼痛、苍白、无脉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可通过骨折复位、外固定或手术解除压迫,必要时需行筋膜切开减压术,以预防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恢复期需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