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构造中的五脏六腑位置通常依据中医理论及现代解剖学划分。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其具体分布如下:
1.心脏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被两肺包裹,前方贴近胸骨,后方靠近食管和脊柱。心脏主要参与血液循环,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2.肺脏
分为左肺和右肺,占据胸腔大部分空间。左肺分为两叶,右肺分为三叶,覆盖于心脏上方,与气管、支气管相连,负责气体交换。
3.肝脏
位于右上腹腔,大部分被右侧肋骨保护,上方紧贴膈肌,下方与胃、胆囊相邻。肝脏具有代谢、解毒等功能,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脾脏
位于左上腹腔,靠近胃底和左肾,受左侧肋骨保护。脾脏参与免疫调节和血液过滤,可清除衰老的红细胞。
5.肾脏
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肾略低于左肾。肾脏通过生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六腑中,胃位于左上腹,连接食管与十二指肠;小肠盘踞于腹部中央;大肠围绕小肠分布,包括升结肠、横结肠等;胆囊附着于肝脏下方;膀胱位于盆腔,储存尿液;三焦为中医概念,无实体器官,涵盖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
日常需注意保护腹部及胸腔,避免外伤,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健康。若出现腹痛、胸闷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