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通常可以辨别部分蛀牙,但需视具体程度而定。当牙齿出现明显变色、缺损或伴随疼痛时,通常需要及时补牙处理。
1.早期脱矿阶段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釉质粗糙时,肉眼可见但无实质缺损。此阶段可通过加强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促进再矿化,暂时无需补牙处理。建议定期口腔检查监测病变进展。
2.中期龋坏阶段
牙齿出现褐色或黑色斑块,釉质形成实质性缺损形成龋洞。此时冷热刺激可能引发敏感,食物易嵌塞在龋洞内。此类情况需及时进行去腐充填治疗,常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材料修复缺损。
3.深层龋坏阶段
当龋坏穿透牙本质接近牙髓时,可能出现自发性疼痛或夜间痛。此时牙齿外观可能仅见小孔,但内部破坏严重。这种情况需进行牙髓活力测试,根据感染程度选择根管治疗或直接盖髓术,后期需制作嵌体或冠修复。
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通过探针探查和X线片能更准确判断龋齿深度。日常生活中发现牙齿颜色改变、粗糙感或咀嚼不适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龋坏加重。口腔医生会根据龋坏范围和深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