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脱矿是指乳牙表面的矿物质(如钙、磷)流失,导致牙釉质结构受损的现象。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变色,是龋齿的早期表现,与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乳牙脱矿常见于长期口腔清洁不到位,导致牙菌斑堆积并产酸,腐蚀牙釉质。此外,频繁摄入含糖食物或饮料(如果汁、奶粉残留)、夜奶习惯未戒除等,也会增加牙齿接触酸性环境的时间。唾液分泌不足或牙齿发育缺陷也可能影响矿物质的再沉积。
脱矿初期表现为牙面出现不透明的白垩色斑点,多发生于靠近牙龈的牙颈部或咬合面。随着矿物质流失加重,釉质表面可能变得粗糙,甚至出现浅龋洞。部分患儿会出现牙齿敏感,进食冷热食物时产生短暂刺痛。
若不及时干预,脱矿区域可能发展为龋齿,引发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炎,影响恒牙胚发育。严重的乳牙龋坏还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甚至影响颌面部骨骼发育和语言能力。
发现乳牙脱矿后,建议加强日常口腔护理,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定期进行涂氟或窝沟封闭。避免夜间喂奶后不清洁口腔,减少糖分摄入频率。若已出现龋洞,需及时到儿童口腔科就诊,通过充填治疗或预成冠修复牙齿,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