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出现紫癜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原因相关。若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部分人群的毛细血管较为脆弱,在受到轻微碰撞或摩擦后可能出现皮下出血,表现为紫癜。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群或皮肤较薄者,通常不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日常需注意避免磕碰,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当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时,皮肤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点或紫癜,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术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
3.过敏性紫癜
由免疫异常引起的血管炎性疾病,感染、食物过敏或药物刺激可能诱发。典型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斑丘疹,部分患者会伴随关节肿痛、腹痛或血尿。治疗通常需使用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药物,同时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4.凝血功能异常
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或严重肝病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异常,引发皮下出血和紫癜。此类患者轻微外伤后易出现血肿,需通过凝血功能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补充凝血因子、维生素K或进行保肝治疗。
若紫癜范围持续扩大、反复出现或伴随发热、关节疼痛、脏器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到血液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避免擅自服用抗凝药物,过敏性紫癜患者需严格记录饮食日记以排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