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多发性结肠直肠息肉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多发性结肠直肠息肉是指在结肠或直肠黏膜表面形成的多个良性赘生物,具有反复发作、数量较多等特点。其常见特征包括数量超过三个、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等,可能与遗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多发性结肠直肠息肉指同时存在至少三个或以上的结肠或直肠息肉。这些息肉形态各异,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等类型,直径可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多数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可能随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引发不适。

典型症状包括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交替)以及腹痛等。若息肉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引发肠梗阻症状,如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长期肠道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等)、高脂低纤维饮食习惯等均可诱发。部分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息肉形成存在相关性。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直观观察息肉形态并进行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仿真肠镜、粪便隐血试验等可作为辅助手段,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癌变风险。

较小息肉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处理,较大或广基息肉需行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但需遵医嘱使用。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

日常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镜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0岁开始监测。出现持续便血或排便异常应及时就诊消化科。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